China Academic Literature Database China Core Journal Alternative Database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文献检索中心

为各业学者提供学术论文、期刊、综合评价、影响因子等内容检索!

SLC6A11基因多态性与耐药性癫痫之间的关联性的Meta分析

赵明洋 胡雪梅 王东森 吴庆建

(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宁,272100;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山东 济宁,272011)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特征是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功能失常[1]。耐药性癫痫(drug resistant epilepsy, DRE)是指正确选择至少2 种可耐受的抗癫痫药物单用或联用,在服用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后,患者在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的3 倍或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一段更长)的时间内仍发作[2]。造成DRE 的机制主要有药物代谢酶假说、药物转运体假说、受体通道结构改变假说等[3]。一旦发生DRE,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癫痫患者的生活也会被癫痫反复发作、并发症的影响以及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所破坏,长期的癫痫发作也使癫痫患者面临很多心理压力,甚至缩短生存期[4-5]。

一般来说,癫痫的耐药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是环境、遗传以及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6]。癫痫发作与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突触传递活动之间的不平衡有关,抑制性的突触活动由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介导,GABA 是哺乳动物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7]。GABA 转运体3(GABA transporter 3,GAT-3)是大脑中主要的GABA 转运体之一,主要表达在能与GABA 能神经元直接接触的远端星形细胞上,可以将突触中的GABA 转运至突触前末端或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来终止GABA 能的抑制性突触传递[8]。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降低GAT-3 的水平来抑制GABA 的再摄取,从而抑制癫痫的发生[9]。SLC6A11位于3p25.3 的最小重叠区域,编码GAT-3,GAT-3 的表达程度影响着GABA 能神经元传递的功能[10]。所以我们认为SLC6A11 基因的多态性与DRE 的产生有关。

在既往对DRE 的研究中,由于样本量不足、研究人群不同以及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应用药物,导致结果产生分歧。因此,本研究纳入了最新研究,进行全面的Meta 分析,以评估SLC6A11 基因的多态性与DRE 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采用主题词加自由词的检索方式,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等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SLC6A11 基因多态性与DRE 之间关系的研究。纳入研究的时间是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2年10月26日。该搜索策略是在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服务专家的指导下制订和实施的。主要的搜索策略如下。中文检索词为:“SLC6A11”“耐药性癫痫”,英文检索词为:“Drug Resistant Epilepsy”“Esistant Epilepsies”“Epilepsies,Medication Resistant”“Resistant Epilepsy”“gaba transporter 3”“GAT-3”以及“SLC6A11”等检索。详细检索策略见补充文件1(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国内外已发表的SLC6A11 多态性与DRE 的研究。②研究类型为病例对照试验。病例组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对照组为药物敏感性癫痫患者[2]。③数据完整,具备完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数据,直接提供或有足够的数据可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④病例组和对照组均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HWE)平衡定律。

文献排除标准:①文章质量差,信息少或经各种途径仍然无法获取主要数据的文献。②有数据重复或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综述、摘要、个案、会议文件等以及Meta 分析类文献。④研究对象为动物模型。

1.3 数据提取

基于上述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人员单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核对,提取的内容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年份、研究人群的地区国家、样本量、癫痫患者中耐药组和敏感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若基因型的分布是以[n(%)]表示,则将其转化为例数录入数据库。若未给出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则通过基因型分布计算得出可使用数据,详细见表1。

(图1)

表1 4 篇文章中9 项研究探讨SLC6A11 多态性rs2272394、rs2272395 和rs2272400 与DRE 的关系

1.4 数据分析

我们研究了rs2383206、rs2383207 和rs10757278 的Hardy-Weinberg 平衡;通过R 程序,我们使用χ2检验研究了SLC6A11 多态性与DRE 的关系[11]。采用Q 检验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所得I2进行判断。如果I2>50%,则认为存在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计算;如果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计算[12]。采用漏斗图和Egger’s 检验评估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果异质性检验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则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逐一排除后重新计算OR 值,并与之前结果相比较,确定异质性来源。

1.5 基因模型

本研究应用以下5 种基因模型进行分析,等位基因模型(C/T),共显性基因模型(CC+TT/CT),显性基因模型(CC+CT/TT),隐性基因模型(CC/CT+TT)以及加性基因模型(CC/TT)。分别计算相应的OR 值及95%CI。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文献纳入情况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到33 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标题、摘要和全文,最终共有4 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13-15],检索及筛选流程见图1。

(图2)

图1 SLC6A11 基因多态性的流程图

2.2 连锁不平衡

经过SNIPA 验证,rs2272394、rs2272395、rs2272400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彼此距离为0 kb,显示三者具有连锁不平衡,所以我们可将三者认为是同一个基因多态性进行整合分析(https://snipa.helmholtz-muenchen.de/snipa3/)。

2.3 纳入文献研究特征

我们选取了SLC6A11 基因rs2272394、rs2272395 以及rs2272400 三种多态性,经过SNIPA 验证,三个核苷酸距离相近,我们进行研究时可将三者进行整合分析,在纳入的4篇文献中共有9 项研究被纳入Meta 分析,其中有3 项研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rs2272400,2 项研究的SNP 为rs2272395,4 项研究的SNP 为rs2272394。在纳入的9 项研究中,耐药组病例共有1 172 例,药物敏感组病例共有1 340 例,其中4 项研究中的研究人群为中国人,3 项研究中的研究人群为韩国人,1 项研究中的研究人群为印度人,1 项研究中的研究人群为马来西亚人,基本信息见表1 和表2。

(图3)

表2 SLC6A11 基因多态性rs2272394、rs2272395 和rs2272400 不同遗传方式与DRE 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SLC6A11 等位基因Meta 分析

2.4.1.1 异质性分析

我们将9 项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模型的I2=30%,所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该等位基因模型与DRE 的发生无关(P>0.05),表明该等位基因与DRE 无确切关系(OR=0.89,95%CI=0.79~1.01,P=0.18),见图2A。

(图4)

图2 等位基因的森林图

2.4.1.2 发表偏倚

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的是Egger’s 分析方法,得出该9项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P=0.82),本研究所形成的漏斗图分布较为均匀,显示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见图3A。

(图5)

图3 等位基因的漏斗图

2.4.1.3 敏感性分析

本文采用逐篇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未发现有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的文章。

2.4.2 剔除边缘性研究后的Meta 分析

对纳入文章进行全面分析,漏斗图分布较为均匀对称,但有一篇文献在漏斗图中的位置临近边缘,虽未在数据上显示存在异质性,但基于对过往试验的经验总结,将其剔除后再次进行分析。

在剔除边缘性研究后的研究中,森林图显示异质性(I2=1%)较前明显减小,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剔除边缘性研究后的该等位基因与DRE 仍无确切关系(OR=0.93,95%CI=0.82~1.06,P=0.42),具体结果见图2B。剔除边缘性研究后OR 值与总体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漏斗图分布对称且均匀,见图3B,说明不存在发表偏倚,结果较为稳定。

2.4.3 SLC6A11 基因模型Meta 分析

由于本研究对SLC6A11 基因分析中并未得到阳性的结果,为进一步全方位了解该基因与DRE 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4 种主要的基因模型再次进行Meta 分析。

2.4.3.1 异质性分析

我们通过对基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隐性基因模型不是明显的DRE 致病基因模型(OR=0.79);显性基因模型与DRE 不存在显著联系(OR=0.99);加性基因模型不会引起DRE 的明显发生(OR=0.86);超显性模型与DRE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见表3、图4。

(图6)

表3 SLC6A11 多态性rs2272394、rs2272395 和rs2272400五种遗传模式与耐药癫痫的相关性分析

(图7)

图4 四种基因模型的森林图分析

2.4.3.2 发表偏倚

我们对四种基因模型采用Egger’s 检验进行发表偏倚检测,隐性基因模型不存在发表偏倚(P=0.77);显性基因模型不存在发表偏倚(P=0.20);加性基因模型不存在发表偏倚(P=0.59);超显性基因模型不存在发表偏倚(P=0.20)。各基因模型的漏斗图分布较为均匀对称,大部分点都位于95%区间内,见图5,显示本研究的发表偏倚较小。

(图8)

图5 四种基因模型的漏斗图

3 讨论

癫痫在全球范围内影响超过6 500 万人,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16]。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17]。目前,抗癫痫药物主要针对的是电压门控阳离子通道或者影响GABA 介导的神经抑制,苯二氮䓬类药物可增强GABA 的活性作为抗癫痫药物使用[18-19]。GABA 转运体可将突触中的GABA 转运至突触前末端或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神经末梢吸收的GABA 可被包裹在神经末梢中重新利用,而被GAT-3 回收进星形胶质细胞中的GABA 可能会通过代谢而丢失[20]。SLC6A11 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GAT-3 的表达,进而影响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基于上述研究机制,本文通过Meta 分析进一步探究SLC6A11 的基因多态性与DRE的相关性。

2011年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指出,SLC6A11 基因的rs2272400 会使患者抗癫痫药物耐药性产生的风险增加[13]。然而2014年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人群中的SLC6A11 基因与癫痫耐药性的相关性,未能得到阳性结果[14]。HIDAYATI[15]、丁晶等[7]的几项研究均未取得阳性结果,为了明确SLC6A11与DRE 的关系,我们进行了Meta 分析,通过扩大样本量的方法来得到更加科学的结果。在研究中,尚无明确证据证明SLC6A11 多态性与抗癫痫药物产生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且进一步研究了各基因模型与癫痫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但仍然没有证实SLC6A11 会增加抗癫痫药物耐药性产生的风险。虽然本研究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标准进行文章的筛选,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本研究纳入文章数量过少,马来西亚、印度人群的研究仅纳入一篇文章,样本数量不足,可能导致统计学差异,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可能存在的人群分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在研究人群中,涉及亚洲各地区,包括韩国、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但缺乏西方国家人群的研究,所以我们尚无法做出肯定性的结论,认为SLC6A11 基因多态性rs2272394、rs2272395、rs2272400 与癫痫耐药性的产生无关。虽然本研究最终并没有证实SLC6A11会增加DRE 发生的风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SLC6A11 基因在不同人种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在西方人群中是否体现与DRE 之间的相关性仍需后续的研究。

4 结论

本研究在纳入的9 项研究中暂未发现SLC6A11 基因会明显增加DRE 的发生风险。

【作 者】:[db:]
【单 位】:
【关键词】:等位基因 癫痫 多态性
【出 处】:《基础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期
【收 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